2009年5月10日星期日

信报社评:悼地震死难同胞 斥掩盖事实官僚

悼地震死难同胞 斥掩盖事实官僚

2009年5月11日信报社评



中国政府将会在明天(12日)为四川大地震死难者举行全国哀悼,一场浩劫,令至今重温当日惨况场面的人仍然心酸。跟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处理手法比较,中国政府无论在信息开放、抗震救灾、重建工作等方面都显露出更文明、更有人性的一面,但在这次大地震一年之后,海内外政府对于不少内地官员贪腐或刻意隐瞒黑暗面的现象,仍然感到心有戚戚然。


在举国哀悼、灾民依然未安顿好生活之际,民众心目中仍有不少疑问:例如,到底有多少家学校是因为豆腐渣工程而倒塌,导致数以千万计学童死亡或伤残的?四川大地震有一万四千家学校建筑倒塌,家长指摘政府在兴建校舍时偷工减料,令学校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不堪一击,纷纷塌下;事实上,香港新闻界在去年采访四川大地震时到过不少学校实地检视倒塌的学校建筑结构和材料,并且在现场由工程师解构分析,结论是豆花渣建筑是令不少学校在顷刻间被夷为平地的主要原因!

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上周五在记者会上仍然强调,没有证据显示是偷工减料导致学校建筑倒塌,而现在进行调查也非常困难,因为许多倒塌建筑都已清除,查而无据。如此说法,无法令人信服,起码在香港透过电视新闻见过豆腐渣学校的人不能相信,至于在灾后到过现场的工程人员和救援人员不计其数,如果官方愿意收集证据,又怎会无法调查?声称「没有证据显示偷工减料」是公然说谎和推卸责任,只会令灾民更加伤心,令境外同胞更加气愤。


同样,对于遇难学生人数,官方也一直讳莫如深,直到上周四,政府才首次公布地震中合计共有五千三百三十五名学生遇难或失踪,消息一出,也得不到民间和海外接受,因为外界相信遇难学生数目应不止于此。对政府消息的不信任,源于长期以来大陆官方的公信力不张,政府弄虚作假成风,遇上重大事故第一个反应就是捂、盖、藏,不但不愿意公开真相,反而视致力揭露事实内情的人为异己,去之而后快,政府消息成了虚假消息的同义词,令人无法消除对政府有关四川地震公布的怀疑。


四川大地震之后,内地出现了不少自发的救灾和支持团体涌向灾区提供援助,有些更承担了灾后的持续重建和发展工作,这种互助守望、以民间自发力量为主的救助活动,被视为是四川大地震后催生的公民社会雏形,但现在看来,大陆的公民社会仍然是冠上「中国特色」、跟国外有异的一种,是在官方强烈监控、不能越出界线挑战官方权威的公民社会,人民的自发性只能够在不违背官方政策、不损及政府形象之下发挥,像民间人士谭作人因为调查大地震的死亡学生人数,竟然被政府以「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罪」逮捕,这种作为,距离真正的公民社会仍然很远很远。


多次被内地民间网站评为「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的刘军宁曾在BBC网站撰文,指四川大地震之后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表现出对生命的高度关爱,对人性的高度认同,这种现象反映了国家和民间终于达成了初步的一致,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与转型的初步成果;以前大陆官方宣传重点是牺牲个人保护国家财产,但这次抗震救灾完全把人的生命放在最重要位置,以保护人的生命价值和人的尊严为出发点,这本身也是一个重大变化和进步。


但是,受体制所囿,在人的价值和尊严之上,仍然有牢不可破的党的权威和国家的形象,即使是救灾扶难,也不能触碰政权和官方的权威,令整个四川大地震的救援和重建工作,留下了不少唏嘘和愤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